1、媒介
大陸股市自2016年開市以來,並不樂觀。本年始推出的「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在開市一週內産生兩次,大陸官方緊要喊停「熔斷機制」,避免此一本來想不變股市的藥方,終究變成造成股市與經濟下跌幫兇。
2016年起頭,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似乎陷入窘境,有很多對大陸消極的評論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即將開始落底,乃至又有大陸經濟數據造假的風聞泛起。但從近兩年中國大陸經濟學者與官方的論述來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是一個被猜測到的趨勢;因此,在客歲底甫出爐的「十三五計劃」便猜測,將來五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落在6.5%,而大陸當局部分也致力於擬定各類政策,進展可以拉住大陸經濟放緩的力道,而上述的「熔斷機制」就是股市因應辦法之一。但是,「熔斷機制」的設計並未確實掌握,中國大陸股市成長的本色內在,設定錯誤的機建造用啟動點,進而致使一週內啟動兩次,反而造成驚恐心態。
面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前景不明,再加上兩岸關係在總統與立委大選後的不確定身分,2016年上半年的兩岸經貿關係成長,將會遭到此兩大身分影響,恐沒法樂觀以對。
2、「習李體系體例」經濟政策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3年3月上任後,於7月提出一個中國大陸將來整體經濟成長的計謀線路:「穩增長、調佈局、促鼎新、城鎮化」等四大項內容,而是以被巴克萊本錢(Barclays Capital)稱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面臨2008年金融海嘯的延續衝擊,全球列國為了解救本身的經濟成長,也為了能夠增進更進一步的自由開放經濟政策,各方均不息提倡「結構改革」。所謂「佈局改造」是希望可以透過各國國內法規限制的消除,讓國內市場更為開放,進而增進產業構造的調劑,加快經濟成長。而「李克強經濟學」的意涵也大致依此而生。
中國大陸在曩昔的「十一五計劃」中,將本來的「先富論」改為「配合富裕」,而且效力與公平並重,因此強調區域的協調成長,正視跨省之間的經濟合作,並以長三角、京津冀區域、成渝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區等四區域為重點成長區域。再者,試圖改以「市場經濟」的成長取向,不管是在資本設置裝備擺設體例或產業政策,均強調市場機制或市場調理的主要性,在計畫執行的過程當中,當局由以往「裁判兼球員」的角色,轉變成隻任「裁判」的角色。中國大陸在「胡、溫」執政下鞭策「走出去」的策略,讓中國大陸自己及其所屬的企業,均具有「全球性」的宏觀成長。
而接續的「十二五計劃」和現階段的「十三五計劃」,則是強調在經濟安穩成長條件下,加速改變經濟構造、區域均衡成長、保障及改良民生。經濟構造轉型方面,改變過於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轉向以消費及投資為主,並提升製造業焦點競爭力及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服務業;區域均衡成長方面,將有用分派資本以兼顧城鄉成長,加速城鎮化的腳步及改良農村扶植,減緩區域間差異延續擴大。
「習、李」在朝後,為了實現讓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工廠與市場的夢想,面對全球經濟延續低迷與不明的情況,李克強總理所設定的最優先政策就是:「穩增長、調佈局、促改造、城鎮化」。進展可以透過政策的落實,來不變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讓大陸經濟不會因為全球經貿情況的劣化而遭到衝擊;也為了要實現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市場的構思,調佈局則是需要的措施之一。
但是歷經三年時候,大陸近期的經濟發展狀況顯示,李克強經濟學並未發生實質感化,而這也是習近平推出「供給側改造」的配景身分。
2016年1月上旬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強調「立異、調和、綠色、開放、共用」的成長理念,是在深入總結國表裏成長經驗教訓、闡發國表裏發展大勢的根蒂根基上構成的,凝集著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切思慮,體現了「十三五規劃」乃至更長期間中國大陸的成長思緒、成長標的目的、成長出力點。習近平默示,中國大陸要圖謀成長突破,就必需要把思惟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立異、重視調和、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盡力提高兼顧貫徹新的成長理念能力和水準,確保如期周全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扶植新曆程。習近平所提出的「供給側鼎新」強調,現階段制約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身分,涵蓋供給和需求兩側,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將來應當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包括:促進產能多余有用化解、增進產業優化重組、下降企業本錢、成長計謀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辦事業、增添公共產品和辦事供給、出力提高供給系統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以鞭策中國大陸社會生產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加強經濟延續增長動力。
因此,習近平的政策實際上是依循先前的一向政策而來,從「促進產能有效化解」一語來看,2016年顯然是跟尾「十二五計劃」與「十三五計劃」的過渡年。而2015年入手下手鞭策的「2025工業化」政策,則是大陸藉由「十三五計劃」邁向「小康社會」的起手式。
根據公布的「2025工業化」文件,五大根基方針包孕:
1.創新驅動:對峙把立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完善有益於立異的軌制環境,鞭策跨範疇跨行業協同立異,沖破一批重點範疇要害共性手藝,增進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聰明化,走創新驅動的成長道路。
2.品質為先:對峙把品質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品質主體責任,加強品質技術攻關、自主品牌培養。扶植律例標準系統、品質監管系統、先輩品質文化,營建誠信經營的市場情況,走以質取勝的成長道路。
3.綠色成長:對峙把可延續發展作為扶植製造強國的主要出力點,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設備推行應用,全面推行潔淨生產。成長迴圈經濟,提高資本收受接管哄騙效力,構建綠色製造系統,走生態文明的成長道路。
4.構造優化:堅持把佈局調劑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成長先輩製造業,革新提升傳統產業,鞭策生產型製造向辦事型製造改變。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培養一批具有焦點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走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
5.人材為本。對峙把人材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根本,創設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速培育種植提拔製造業成長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經管人才、技術人材。營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扶植一支素質良好、構造公道的製造業人才步隊,走人材引領的成長道路。
而「2025工業化」的政策目的則設定「三步走」:
1.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候,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資訊化水準大幅晉升。把握一批重點範疇要害焦點手藝,優勢範疇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品質有較大提高。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聰明化取得明明進展。重點行業單元工業增添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顯著下落。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本質大幅提升,立異能力明顯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兩化(工業化和資訊化)融會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單元工業增添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到達世界進步前輩水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較著提拔。
2.第二步:到2035年,製造業整體到達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範疇發展獲得重大沖破,整體競爭力較著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立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3.第三步:到2049年,製造業大國地位加倍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首要範疇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玉成球領先的技術系統和產業系統。
上述五大根基方針與習近平所提的「創新、調和、綠色、開放、共用」一致,顯示習近平的「供給側改造」政策有其一向性,而非政策轉向。此舉顯示大陸官方對於將來經濟成長趨勢仍抱持樂觀立場,並未因為2016年一最先的經濟景氣下滑而忙亂四肢舉動。
3、結語
從上述大陸經濟政策成長來闡明,如果持久來看大陸經濟情勢仍屬於不變成長狀況,這將不會是影響兩岸經貿成長的要素。換句話說,兩岸經貿關係與全球經貿系統互動慎密,影響台灣進出口貿易的身分,絕對不是兩岸經貿過度依靠,更不會因為大陸經濟下滑而導致台灣經濟惡化,而是大情況使然。
由於經濟成長政策始終與政治議題相貫穿連接,兩岸互動關係也不破例。總統與國會大選了局讓民進黨周全執政,不但將考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也考驗大陸的對台政策。兩岸經貿互動是不是可以或許繼續維持互利雙贏軌道,必將將受制於兩岸協商政治基礎的安定或鬆動。
(起原/中國國民黨中心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06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