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收購或擬收購教育企業,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兩年「互聯網+教育」成為資本「新寵」。一些上市公司欲借投資或收購教育企業,轉型進入教育行業,而教育企業也想藉此站上資本市場的風口……
本報記者 戴春晨
實習記者 黃敏 史夢怡 廣州報導
11月16日晚,站上漲停板的秀強股份拋出停牌公告。公告稱,該公司擬收購一家國內的教育標的公司100%股權,估值約為2億元,全部以現金形式支付。因收購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當日開市起停牌。根據公告,被收購的教育標的公司主要從事幼教機構的投資經營及與之相關的延伸業務。
上市公司將併購的焦點投向教育行業,這在近期的二級市場並不鮮見。幼教、在線教育、K12等關鍵詞頻現上市公司的公告或報端。業內有分析指出,近年,教育尤其是「互聯網+教育」成為資本擁抱的新熱點。一些上市公司欲借投資或收購教育企業,轉型進入教育行業,而教育企業亦可藉此站上資本市場的風口。
但也有分析指出,一些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與教育完全無關,進入教育行業后,在管理及業務發展方面均面臨極大挑戰;另外,在教育行業內也有觀點認為,目前很多在線教育企業並未找到盈利模式,整個行業存在「泡沫」,教育行業的資本寒冬即將來臨。
教育資產「曲線」上市?
多年沉寂之後,教育行業如今似乎接到了股市資本遞過的橄欖枝。
在秀強股份因併購幼教企業停牌之前,類似的併購事件已接二連三出現在二級市場:11月4日,保齡寶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浙江新通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浙江新通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控股權,同時配套募集資金。8月份停牌以來,該公司公告所提及「涉及金額不低於9億元」的標的公司終於揭開面紗。
時間再往前推,教育企業併購事件有:豐東股份擬全資收購K12在線教育企業雲學時代,ST宏盛擬收購龍文教育,恆立實業將全資收購京翰教育,洪濤股份收購跨考教育……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2015年,有超過20宗涉及上市公司併購教育企業的事件。
從市場反應上看,併購教育企業,對上市公司股價有拉動作用。如5月12日,中泰橋樑發佈定增投資國際學校項目公告,即在當日出現漲停;7月28日,銀潤投資發佈收購學大教育公告,8月10日亦出現漲停。
有分析認為,上市公司併購教育企業,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看中教育行業的發展潛能及這一行業的抗衰能力。ST 宏盛意欲併購龍文,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看好教育的「典型」。對於整個2015年幾乎都在停牌的ST宏盛來說,與奈及利亞4G 項目的談判無果而終,選中石材資產又遭否決,將重組的對象圈定主營中小學一對一培訓業務的龍文教育,大有要「鹹魚翻身」的味道。但從目前釋放的消息看,雙方尚未簽署實質性協議。
而對於龍文教育而言,「併購」也許是其登陸A股的一大機遇。龍文教育目前擁有上千家教學中心,2011年底曾獲得信中利資本和深圳創東方聯合4.5億元融資,刷新當年業內最大單筆融資紀錄。融資之後,龍文教育雄心勃勃,欲衝擊A股「教育第一股」,最早將上市時間鎖定在2013年。但事與願違,成為「教育第一股」的是新南洋2014年併購的昂立教育。
業內觀點認為,因為管理、政策等多種問題,龍文教育上市之路不得不一推再推。ST宏盛此次的收購計劃,除了其本身想拓展業務,結束其長期處於重組停牌的狀態以外,可能也是龍文教育登陸A股的一大機遇。
在A股主板市場尚未全面開放之前,教育企業除了海外上市、掛牌新三板之外,被上市公司併購理論上也是擁抱二級市場的選擇。輕輕家教創始人胡國志認為,教育服務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的黃金時期才剛剛開始。這既是因為國家拉動內需的宏觀大勢所趨,也有教育服務業具備較強的抗經濟下行風險能力的原因。獨立上市、借殼上市或被上市公司併購等,均是教育機構藉助資本市場實現新發展的選擇之一。
「但無論如何,紮實的業務基礎和持續的盈利能力,是教育機構的生存根本。」胡志國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興業證券分析稱,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處於風口上的在線教育項目已經在一級市場孵化多時,已有諸多項目進入C輪和D輪,未來更多優秀的在線教育公司積極擁抱二級市場值得期待。
教育行業的「弔詭」
目前,教育行業存在一個弔詭的現象:一邊是教育企業在二級市場炙手可熱,另一邊則是「倒閉潮」的恐懼在蔓延,尤其是上市公司矚目的在線教育。前不久,杭州的家教O2O平台「老師來了」遺憾退場,就被視作在線教育前途堪憂的又一論據。
資本寒冬論者的代表是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他判斷,資本的寒冬將於2016年三四季度到來,屆時在線教育的從業者們不會像現在這麼容易拿到投資,現在應該儘可能儲備現金,以挨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他的依據是,目前教育行業處在資產價格被嚴重高估的時代,資產高估意味著泡沫存在,而一旦數據無法支撐高估值,有些模式終會破產。
互聯網教育研究院9月份發佈報告稱,國內現在共有在線教育機構8000家左右,K12教育領域表現格外搶眼。目前小初高牢牢佔據K12在線教育主流,學前教育份額較少。然而,儘管K12在線教育一片紅海,但統計也表明目前有70%的K12在線教育企業處於虧損狀態,15%企業營收持平,10%企業死亡,盈利的企業僅佔5%。 與歐蓬的判斷一致,報告預測,2016-2017年將淘汰一大批無盈利模式的企業,2016年初將迎來在線教育企業拐點。
而對於近期上市公司併購教育企業的事件,業內亦有不太樂觀的解讀。一名資深的教育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近期上市公司併購教育企業事件,有一定比例源自上市公司「講故事」的需要。主營業務的故事講不下去后,而教育確實存在消費需求,某些上市公司需要藉助投資教育來炮製「想像力」拉高估值。這種併購多大程度改善教育行業,還需要打個問號。
據上述人士觀察,在5×8小時之外,即學校教育之外的課程輔導、培訓等領域,大的企業有新東方、好未來等。這塊市場的增量空間已經不大,上市公司投資盈利空間有限。而在5×8小時之內的,如某些上市公司投資的私立學校、幼兒園等,發展前景比較樂觀,但同樣存在風險,有錢沒人才是某些跨界上市公司的障礙。
在線教育還在路上
具體到大熱的在線教育領域,被認為盈利的商業模式尚未明朗。胡國志據此表示:「事實上大家都還在路上,還沒有到模式成熟的階段,因此還會有較長時間的探索期,資本的壁壘的確越開越高。」
暨南大學創業學院院長張耀輝分析,在線教育是假設了受教育者是有動力的,是不需要動員的,但是這個假設卻並不一定成立。另外,在線教育還存在商業模式還找不到的問題。或是轉為網路媒體,或是搭載用教材來作為盈利點,這些都還是不明確的。
不過,對業內焦慮情緒的反撥是,在大批教育企業倒閉的陰影下,不明確也意味著機遇。胡國志認為,目前只有一起作業和輕輕家教獲得過單輪一億美金級別的投資,而且尚未出現類似新東方、好未來的新型教育品牌。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將逐步深入,將會有全新的教育品牌最終勝出。他預測,未來的教育機構均是O2O混合情境的,只是權重不同。大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特別是K12領域的教育創業者。無論從哪裡出發向O2O進發,大家都要始終關注用戶的實際需求,只有用戶才是最客觀的裁判。
「基於『互聯網+』建構的往往是生態型教育品牌,這是由互聯網開放、共享和互動等DNA決定的。」胡國志強調。(編輯 李二民)
留言列表